德国潜艇是怎样保持战斗力?一战后被解散,二战开打时战力却更强
由于一战之中,德国为了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曾进行了“无限潜艇战”,致使大量英法以及其盟友的商船、军舰受到极大的损失,差点让英国丧失海上霸主之位。
战争结束之后,出于不能容忍有威胁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存在,在惩戒战败国的《凡尔赛条约》里面,除了让德国不能拥有可攻击性的战斗机以外,潜艇也被命令不能拥有。
如此一来德国的潜艇部队在战后被完全解散,军官、士兵都在英法巡视员的监督下被迫退役,然而条约是死的,人是活的。
作为曾经给予英国海军重创的武器,德国的军方并不准备就这么放弃了,他们想着既然在德国境内进行潜艇实验、修建新潜艇不被允许,那就在国外去修、去研发。
造船业发达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地成为德国军方的首选之地,他们偷偷的用大量海军经费,秘密在当地开设公司,然后招募前德国海军军官去任职。
我们所熟知的狼群之父卡尔·邓尼茨,此时就被派遣到荷兰的一个叫荷兰潜水艇发展署的公司任职,在那里他以一战潜艇指挥官的实战经验,指导了德国新型潜艇的设计工作,同时负责对新潜水艇进行超长时间的试航以及潜艇作战方式更新。
因为在潜艇作战方式更新上有着卓越表现,邓尼茨被德国海军高层看中,于1923年被调往了潜水艇的总部,在那里任职于参谋部,负责潜水艇猎物方式和进行深水炸弹攻击的研究。而由于在讨论过程之中,他总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其军衔有了极大的提升,1929年成功晋级为了少将,
1935年德国通过示弱求同情的诱导,在1935年6月18日让英国同意了德国在不超越英国的前提下,可以发展自己的海军力量,其中包括潜艇。
一战中德国战败,世界头号空军被迫解散,后来为何能够迅速恢复
德国有识之士利用凡尔赛条约的漏洞,首先用工业产品市场与苏联取得联系,获取大量的苏联技术(包括飞行员培训),利用漏洞以民间航校喝民用。飞机驾驶员协会为名进行军事训练,结果便宜了德意志帝国。
疫情下德国趁火打劫,各个国家各顾各的不团结,欧盟有可能解散吗
生命重于泰山,在史无前例的疫情灾难来临,为了自己国家人民生命安全能截就截,能抢救抢,打也是兄弟,到关键时刻还是一致对外。
中国对他们再好,也永远不会和我们是好朋友。
适当礼尚往来是必须的,过度援赠不可取 ,因为知道感恩的国家很少。
不会。作为一个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一定是有共同的目标使各个欧洲国家走到一起,报团取暖,随着英国的退出,欧盟中德国和法国国力相对强大因此有更大话语权,德国在这次疫情中趁火打劫,别的欧盟国家就只能抗议,说明拳头大才是硬道理。即便是这样,也没有听说哪个被打劫的说要退出欧盟,即便是欧盟没有在意大利求援时予以支持,意大利也没有说要退出欧盟,所以欧盟作为欧洲区域联盟,不会轻易解散。
谢谢邀请!欧盟解散倒不至于,不过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确是考验欧盟团结的一个最佳机会。如今事实证明,欧盟好像也经不住考验,大难之前欧盟各国不出意外的“各扫自家门前雪,不顾他人瓦上霜”。甚至老牌欧洲大国德国还强行扣押自己盟友的防疫物资,这可真的就是一个国际笑话了!
新冠肺炎疫情波及欧洲地区,目前多个欧洲国家疫情严重,其中意大利已经成了重灾区。根据《意大利国家日报》的报道,为了应对疫情,意大利一家公司购买了83万只口罩,过境德国时被德国海关人员扣押。在意大利政府和德国进行外交接触之后,德国统一对这批口罩放行,尴尬的是这批口罩却已经“神秘失踪”了,已经找不到了。
截止到目前意大利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达到31506例,德国意大利同样作为欧盟成员国,在意大利面临困难时德国的做法的确是违背了欧盟成立的理念和宗旨。这肯定会造成欧盟内部矛盾加深,严重影响欧盟团结。危难之时伸以援手应该是欧盟各成员对待自己盟友的最基本的原则,德国人如果是从大局考虑,就不应该会这么做。
欧洲联盟是欧洲国家组织起来共同应对世界经济挑战的重要组织,也是欧洲一体化最直接的表现。每一个欧盟成员国都是为了自己国家长远利益的考虑,才选择加入欧盟并且继续留下来。纵然各国之间会有分歧和矛盾,但是目前并不会走向分裂。归根到底是利益合作大于分歧矛盾。
疫情之下欧盟成员互相拆台,在盟友背后插刀子纵然有点让人贻笑大方,但是终归还是合作大于一切。除非将来欧盟各国认为继续留在欧盟会让自己的利益受损,那欧盟也可能会解散,就像英国选择离开一样,都是国家利益决定一切。就现在的形势而言,欧盟还不至于走向终结!
疫情突然间在欧洲暴发,这是当地人没有想到的,包括我们都没有想到会暴发得那么快,属于全球顶级的热度了。在这非常时期只能各国保各国的疫情突发性了,哪儿有我们中国这样的力量,全国各地人民支援一个地区的防控疫情措施做得到位,欧洲人民会在危险实际降临到头上的时候,自然会积极采取配合自我防护措施。根本就不会形成欧盟解散,但疫情过后各个国家都有一个自我修复的时候。
德法两个这次的病毒疫情,做的有点过分了,作为欧盟的联盟核心,带头大哥级别的,即使自己也有困难,稍微给点援助,这样如意呆利这次的病毒疫情特别严重的国家,明白告诉他们只有这点援助了,咱自己也不好过,有心无力了,他们心里好过点。现在,按意呆利的情况,人口知相当于我们的28分之一,确诊人数已经接近我们的三分之一,相当于我们七十多万人的确诊人数了,情况有多严重可以想象。之前他们欢乐颂,现在比苦菜花还苦。
从十二国到三十国,北约是如何一步步东扩的
1945年二战结束,联合国成立,新的国际秩序在“雅尔塔体系”下建立。经济领域,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基础上,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关贸总协定“三大支柱”确立。在政治安全领域,一幕大戏渐渐拉开帷幕——
罗斯福的去世是对美苏乃至东西方关系的沉重一击。1946年2月,乔治·凯南以"八千字电报"首提“遏制”苏联的战略理论;同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著名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沿岸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它被认为是冷战开始的宣言书。
1947、1948、1949三年内,美国杜鲁门政府相继出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政治、经济、军事上三管齐下,对苏联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
1949年4月4日,北约在华盛顿成立,创始国包括北美的美、加,以及欧洲的比、法、卢、荷、英、丹、挪、冰、葡、意共12国。当时西方媒体给出的定位是“拉来美国人,摁住德国人,防范俄国人”。显而易见,其着力点集中在欧洲。
1952年2月,希腊、土耳其加入,1955年5月6日,北约吸纳西德(联邦德国)。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愤而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与北约抗衡,两大军事阵营在欧洲针锋相对,剑拔弩张。1982年,脱离佛朗哥独裁统治的西班牙正式加入北约。
1985年起,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实行“改革与新思维”,带来的却是1989—1991年间东欧剧变、华约解散、两德统一,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5日,苏联被俄罗斯联邦取代。
1997年,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启东扩进程,1999年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加入。2004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加入北约。2009年,克罗地亚与阿尔巴尼亚加入。2017年,黑山加入。2019年上半年,北马其顿将完成入约程序,北约成员满30个。
北约瓦解便宜了谁?为何说德国将是北约解散的最大赢家
北约解体后,欧洲将有分裂,德国还是要争欧盟和欧洲军事组织的老大,法国则是拉拢俄罗斯进入欧洲体制内,用以抵销德国的潜在的威胁,不排除英法的又一次拉近,还是戒意德国。当法国正在为欧洲形成整体而奔波活动时,德国却不时的唱”对台戏“,还对各方不时的表漏“各性”的态度。种种的迹象显示出德国深藏的“雄心”。但是,其它地区的演变也在影响欧洲。届时世界上新的组合和碰撞经过一个时期的变化和磨合,才能又出现一个相对的平静!动荡也不可能没有。
苏联解体德意志是最大的赢家,如果北约解体,那么最大的赢家还是德国,近代以来,为了控制欧洲,曾经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人,最后德国失败了,二战结束后,为了对付东方社会主义阵营,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军事联盟,叫北约,表面上是防御苏联,实质上还是防止德国死灰复燃。冷战结束,北约应该解散,但是没有,并且成了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现在马克龙提议要解白的將進酒北约,组建欧洲国家的武装力量,但是,默克尔表面上却反对,其实德国早就盼着美国人滚蛋,北约解散后,如果组建了欧洲军队,那自然是以法国和德国为主导者,这样俾斯麦的梦想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