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国家的钱面值特别大,为什么不调整
不管哪国的国币在刚开始发行的时候,面额都是正常的。如果哪国的货币面值特别大,那一定有故事,有着不寻常的经历。
一般来说,货币面值大都有过不堪回首的经济震荡。多数货币面值很大都经历过大幅度贬值,都跟物价飞涨有关。
你想,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各国央行也不愿意账面上出现这么大的数字,就是记账也会把会计累死,毕竟计算机记账还没几年,以前都是会计一笔一笔写出来的,像越南和日本国的会计,每天要多写多少“零”。印刷发票还要多印刷几个格子,浪费啊。
这样也会让老百姓心里不舒服,数钱算账麻烦不说;心里也不是滋味。在中国身价过亿都是地方的首富、“二富”,上福布斯排行榜了。在越南买套房子都要上亿。在中国饭店碗面十块钱就够了,那样计算的话,在越南吃碗面越南盾要两万块,这也太贵了吧?
所以说,无论哪个国家也不愿意让本国的货币面值那么大。之所以出现大面值,都是通胀惹的祸。大多数国家都经历过货币贬值,我们国家也例外。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腐败无能,国统区百业凋敝,物价飞涨,一夜之间也催生出成千上万个亿万富豪。头天卖了一头牛,把钱装在裤兜里,高兴得请朋友去吃饭,结果到饭店买一盒烟都不够了。
所以说,一开始,无论哪国货币发行的面值都是最小单位,一旦遭遇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率太高,货币面值就上去了。
就拿东亚四小龙来说,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货币币值都偏高,它们在经济腾飞之前的上世纪50年代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货币贬值。
美军登陆日本岛,对日本开始了全面管制,日本经济陷入瘫痪,资源匮乏,食品短缺。美军为了稳定人心又不能将日元作废,于是就颁布条例,把日元兑换美元的比例定为350:1.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才上涨到了100:1左右,同时逐渐稳定下来。
台币和韩元也都经历过贬值,面值才变得那么大。有人就问了,同是亚洲四小龙,新加坡的货币为什么那么靠谱,没有那么“虚”,新加坡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在1:5左右。
有些国家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面值小的货币根本不起作用,所以必须要有面值较大的货币才能方便使用。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印刷面值较小的货币,连印刷成本都够不上,比如印刷了面值一百元的货币,印刷成本都接近一百元或更高,他们能印吗?
这只是个人愚见,不喜勿喷![祈祷][祈祷]
不是不想调整,而是已经没办法调整或者根本就是没必要调整。
钱币的发行都是政府的行为。所以这个问题都要从政府角度来解答。
首先设计一套钱币是需要很大的人力和资源的,政府无法承担。从前期的图案设计到后期的纸张材质的确定,都需要一整套的程序,来保证整个发行程序的顺利进行,除了发行程序,还要保证这套纸币的发行后在很多年内无法做到完美仿制的程度,要不一套纸币的发行很快就被不法份子仿制出来,那对于政府来说就是一个天灾,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所以对于政府来说,一般对于发行一套新的纸币,都是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贸然发行势必对政府经济秩序的长稳发展造成影响,这是每个政府都不期望看到的,也就相应产生了很多国家的钱币面值特别大确不调整的现象。
其次是政府感觉发行新的货币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以万为单位和以元为单位进行政府经济统计,对于国家和政府是没有区别的,其最简单理解就是本来一万对应的等价物,在货币改革之后,对应的是一元的面值,这个操作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是不存在的,政府所要统计的是经济实体,而新货币的发行仅仅是对等价物计量单位的重新界定,对实体经济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所以政府没有必要设计一套小面值的钱币来取代大面值的钱币,所以就产生了很多政府对于大面值钱币不做调整的原因。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见解,不对之处还请见谅,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有些经济问题积重难返,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比如我们国家,1992~1993年那一轮以海南和广西北海为代表的房地产过热,拉动了原材料等一系列物价全面上涨,随之发行了百元大钞,之后物价就再也没有刹车。虽然当时国家强力调控,海南和北海的房价两三年内基本上从8000元每平方米降到800元每平方米左右,但各种物价却没有随之下调。
近十多年来,各地房价又上涨了几倍到十几倍,如果再发行千元面值的大钞,大家纸面富贵,看起来房价也就那么回事了,只是全国人民不管买没买房,都用以前存的血汗钱的贬值来分担了。以前的财富缩水,以后生活压力更大,但温水煮青蛙,看起来也是平稳过渡。
如果你想把现在最大面值一百元的,改回过去面值10元的,同比例兑付,房价相应降低十倍,可能吗?
既然阁下晒出几张KMT时代的纸币,那本人就讲一讲有关的故事。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后立即着手整顿混乱的币制。财政部长孔祥熙理财有方,使国厍黄金外汇猛增。于是中央银行有充足的准备金亍1924年发行″法币″以统一全国币制。法币与银元等值,与美金(当年美元为金本位)挂钩,还是相当硬挺的。可是几年后抗战军兴,再加上KMT腐败,法币一路贬值,币面出现天文数字。1948年8月发行金圆券,规定金圆券1元兑换30O万元法币(或关金券15万元),市场上短时出现小面额纸币和辅币。但KMT政府国厍己经空虚,基本靠美援度日。金圆券没有依托,无异一张空头支票,于是更加迅速的贬值,一年后即崩溃,金圆券纸币根本没人要了。由此可见,大面额纸币是通货膨胀的产物。若通胀得以抑制,就可发低面额新币以兑换旧币,如1954年人民币发行新币代替旧币(兑换率为1比1万)。若抑制不了通胀,发行新币不起作用,如金圆券兑法币。日元因是国际通货,不便改动,所以仍有面额为1万的大额纸币。
越南轻轨运行一周后,乘客就大幅减少,为何
越南轻轨是中国帮助建造的。早以建成,越南政府就是拖延不验收,如今终于运行了。为了吸引百姓关注,免费让其乘车找感受,好奇心一过也就很少有人问津了。主要因素是越南经济发展没到一定范畴,汽车密度低,人民生活水平低,影响了乘车效果。不过越南造这条轻轨肯定是为了发展需求。
谢谢邀请!
从本质上来讲,越南还没有进人轨道交通的文明时代,他们的认知还停留在自行交通工具时代。说白了,就是还不需要这个交通工具!从两点可以看出来:
第一:用了十三年才建成投入使用,虽然中国老早已经建好了,但因为验收标准的争议一直到最近才开通,说明国家对这个需求不强烈!
第二:十三公里的路,越南人使用摩托车更方便,即使有红绿灯也不会比轨道交通慢多少,人们更习惯使用自己的交通工具。
总的来说,从无到有是一个认知能力的提升,现在不喜欢是临时的!随着文明的进步,会跟上步伐的。[比心][比心][比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