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价格俯冲式下跌,小麦进口加大,节日能带动粮价上涨吗
谢邀。
最近玉米价格的确是下降的,让很多农民很心慌,害怕价格会一直下降。
至于说节日能否带动价格上涨,这个是很难的。现在玉米价格下降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每年新玉米要收获前都会经历一波下降行情,今年也不例外。
如果有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每年在小麦和玉米收获前,都有这个降价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是持续一到两个月,三个月以后基本上会慢慢上升企稳。因为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大部分农户已经把自家的粮食卖完了。也就是说,大部分粮食都已经集中到收购商和厂家手里,这个时候才是行情开始启动的时候。
而且今年的玉米产量很低,全国玉米主产区基本上都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减产严重。同时,质量也很差。这就更加给了收购商压价的底气,爱卖不卖!
还有一个就是国家进口粮食数量一直在增加,这个也是一个让很多农民很生气的原因。如果你看新闻,会发现都是年年丰收,年年新高,粮食安全有保证。而大家看到的却是进口数量年年增加,进口价格也是逐年升高。呵呵,实在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至于玉米价格,不用着急,个人看好后市,年后价格估计会突破新高,达到1.5左右。
两天采购200万吨美国玉米,进口增加玉米价格会下跌吗?我国玉米产量走势如何
这就是我国的农业上生产趋势,农民为什么要抛荒不种的原因。因为农民种地只要有点收入,就会有洋人的粮食大量进口,打压我国农民的粮食价格。使农民种地无有收入,甚至还会赔钱。可想我国的农民为有好日子过吗?如果最近要是从洋人手中进口大量玉米,还用问吗,这绝对会造成我国农民生产的玉米价格下跌。
可是作为那些装磕睡叫不醒的人,根本不重视我国农民的粮食安全生产,确保我国人们生活的安全用粮,和饲养业上的饲料用粮。让农民种地有劳动付出收入,才是真正我国粮食安全生产和供应上的硬道理。而是把眼光老是盯着洋人手中的粮食,可不知这完全是洋人的一种大阴谋,就是洋人赔再多的钱也是会向我国出口粮食的目的。
可是装睡叫不醒的人,根本看不透这是洋人用的最狠毒的一招,现在洋人已经是见到了成效,就是我国的农民因为种地赔钱,出现的抛荒不种。如果要是再继续大量进口粮食,不从根本上解决自己国家农民的粮食安全生产。一旦我国的农民出现了大量的抛荒土地的时候,可以说洋人的目的就彻底达到实现了。人们信不信,到那时你再想进口洋人一粒粮食都是难上加难,无有一粒粮食再向我国出口。到那时就是我国大灾难到来的时候。让你自己举起手来认输。因为去年五月份的国际粮食市场形势乌云滚滚,和我国的粮油超市的真实大演练,严重后果已经是告诉了所有的中国每一个人。
关于进口玉米能够影响我国玉米价格下跌,我们需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国内外玉米价格差是否合适,也就是说如果进口玉米价格优势不大的话,会限制进口数量。
其次是进口时间问题,如果进口交付时间处在国内部分产区新玉米上市之际,对国内粮价影响或并不明显。
最后,还要考虑新冠疫情问题,全球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进口数量或大打折扣。
当前,国际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各国达到了空前一致的高度,对于粮食进出口都把关比较严,出口量也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并不会因为价格差增大就会大量进口,也不会因为价格差缩小就减少进口,进口玉米更多的是国内玉米缺口的一个补充。也就是说,进口玉米对我国玉米价格的冲击会十分有限,不会形成大幅下跌的情况。
国家为什么大量进口成百吨外国玉米,是中国市场需求。在中国养殖业要发展,工业发展,人们生活需求都需要玉米。哪就是中国农业农民种植玉米产量和市场需大于供。特别是今年玉米价格己从年内市场价每斤玉米零点七八元钱涨到今年目前每斤1元5角翻番倍。追其原因,就户县地区来说,农民已有五六年大部农在土地上光种麦子,不种玉米。有大多农户已在承包土地上栽种各种树木和树苗。原因因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导致农民种地赔钱,导致大面积土地荒芜。农民一年千辛万苦般的辛苦付出。得到的是一斤麦子不值瓶水。得到的是优伤和无奈。才产生了青壮年几亿农民工走向城市打工,成为中国现代农民工。农民种地只有靠老人和妇女。农民目前为什斤不种玉米呢?因为玉米必须从种到收要烧水1一4次。三优天不烧水玉米就会血本无归。城里老人三伏天坐在空调风扇下。农村老人三优天钻进两米高的玉米地里气温4O度。热死热婚老人年年都有。进医院少者千元,多者过万。因此户县地区多年己不种玉米。物以稀为贵。就象今年大葱和猪肉一样。其原因需大于供。进口粮食增加肯定拉动市场价调低。大量进口粮食增长对社会不知是进步还是悲哀?
洋货棒打价格玉米“心”:
进口玉米对国产玉米是有着[<棒打价>]的影响,更不用说是下跌了。会对农村种地人的经济收入有着质的影响。刚好今年一斤玉米可买一瓶普通水,如果一斤粮食难买一瓶普通水,其后果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农民为什么<弃地抛荒>的根本原因。
据我调查得知,三个月来,农民都是在为明年扩大玉米面积作了一些调整。如果价格在继续下跌同=<冬天吃冰棍凉透心>。农民会有360度的大转弯去减少面积,甚至是改种或弃耕,更不用在说去复耕复种了。
棒打面积玉米价,玉米面积价格定。
洋货增加玉米量,价格确定愁和笑。
前两天刚和大学老师、农业专家探讨过这个问题,这里也将答案分享给大家。大量玉米进口,实际上的对我国玉米价格的冲击是十分有限的,并不会引起大幅下跌的状态。
目前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玉米、高粱和大豆仍执行25%的加征关税,按照25%的现行关税标准,美玉米广东港进口完税成本2075元/吨,即在加征关税被取消之前,美玉米基本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也就说是,由于国内玉米市场对美玉米依赖度低,而且受到转基因问题、加征关税等限制,进口对国内玉米市场影响力度有限。
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方面,近年来得益于现代化种植技术提升、发展,我国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根据数据系那是,2019年,我国玉米单位面积产量达到了6316公斤/公顷。预计2021年,玉米产量将持续走高。
国家要进口,玉米价格应该温了,上涨的希望不大了。今年别看玉米淹死了一些地,可好的地块也丰产了。虽说玉米淹了,可我上着保险呢,保险公司赔了点钱。我虽然淹了几亩地,可今年玉米贵,收入也行。农民吗?够吃够用就行了。
中国是农业大国:但是不是农业强国:全国农业人口占百分之七十五以上:都是低学历:文化程度不髙:对种田也要科学化:机械化:玌代化理解不透彻:也沒有这种水平去种地:所以种地的方式还是老套路:也造成了低值量:低产量:的情况了对吧:全国十四亿多的人:每人每天消耗一斤粮食:大家想想吧:这还不包括养的牛:羊:猪:鸡:鸭鹅:等等动物的口粮:国家有什么办法呢?谁叫我们落后:不是农业强国呢:只有拿钱到其他国家去购买了: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不是有人在网上吵闹着什么农民养活了十四亿中国人吗?就让这些人出来说吧:让他们说清楚。
市场下跌严重,进口版途锐降10万,V6+四驱,能否打过坦克500
说这话的人 我觉得基本的认知都没有 长城车只能迎合一部份口袋没有钱的人 车好或者不好是靠口碑品质说话的 想想以前的魏 就知道坦克的品质了 而且说长城的品质 我就觉得好笑 前几个月 国内一线国产车厂家找我司开发产品 思维还是停留在20年前 说东西只要能用就好了 这也是我极度鄙视国产车的原因
美国原油期货大跌,我们能否乘此机会增加石油进口和战略储备
这么大的疫情是百年难遇的,油价能到这个价位真是难遇,但是疫情不会存在一辈子,也就今年,所以从长远看,现在只是资本家利用疫情做空获利,短期炒作,经济恢复正常油价也会恢复。
这个建议很好,可是别忘了美国在中国的情报人员也不是吃干饭的,它了解的国家储备是一清二楚的,你有限的储备不说就是你有能力储备它的盟友沙特也不会把最便宜的石油卖给你最多走中间道路了。不过在这时期可以尽最大能力储备也不是坏事,要想重新建设新的储备设施也需要几年的时间,到那时就得不尝试了。和美国拼储备目前还不是强项,只有等到美国真正走向衰退的那一天。
近日进口牛肉高达30万吨,牛价会下跌吗
牛肉价格不会下跌。
1.听上去进口牛肉数量在不断增长,但平均到中国人每一个人身上还不到一斤,我们的人均摄入牛肉量,还不如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
2.国内养殖成本不断增加,养殖规模不大。
3.肉牛育肥周期不断加长,存栏数量不断减少。
4.进口牛肉一般用于食品加工,对鲜活牛肉市场,冲击力非常有限。价格区间,差距比较大。每公斤差距在10到20元之间。
对牛价影响不大
这30万吨牛肉是截至到8月20日天津口岸今年的进口牛肉量,其数量相较于去年同比增长了23.49%。另外,这批牛肉的来源比较丰富,多来自于阿根廷,巴西,加拿大,美国等等国家。其中包括冻牛肉,带骨牛肉,以及冰鲜牛肉,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调控国内的牛肉价格。
牛肉上涨原因
也因最近猪肉价格大涨并且由于其占据肉类市场高达62%比重的原因,从而刺激了牛肉的此次大涨价。另据相关权威部门监测显示,我国在上个月份牛肉价格同比上涨10.3%,也打破了夏季牛肉价格下跌的规律。
牛价下跌可能性不大
2018年,我国消费了800多万吨的牛肉。而在去年我国的牛肉进口量达到103.9万吨,所以,我估计这批进口的30多万吨牛肉对未来短期的牛肉市场涨势不大,但也能适当的拉低牛肉的涨幅,恐怕近段时间牛肉的价格会是一个慢涨的趋势,而牛价下跌的可能性不大。远低于去年,我估计对你肉牛一级牛的价格影响不会太大。
由于猪肉的影响,现在鸡鸭以及牛肉也是涨价了,以前30多块一斤的牛肉,如今一直保持在40块以上一斤。不过最近进口了高达30万吨的牛肉,不少人认为牛肉的价格会下跌的,这靠不靠谱呢?
在很多人看来,现在的牛肉价格上涨,主要还是需求增加。如今将供应量也增加,那自然会影响到牛肉的价格了。看起来是挺有道理的,毕竟牛肉的价格就是受供求关系影响的,不过要说30万吨进口牛肉有多大的影响,老农并不认为可以导致牛肉下跌的。
主要原因有两个。
1、牛肉需求巨大,30万吨不过九牛一毛。
别看30万吨牛肉好像挺多的,但是我们要知道现在的牛肉需求量有多大。去年我国进口牛肉高达100万吨,而我国牛肉总需要更是高达700万吨以上。无疑30万吨的牛肉连5%的总需要都不足的,无法对牛肉的价格造成很大的影响的。
随着我国牛肉需求越来越大,进口牛肉不会推动价格下跌,因为影响力并不足,还不如猪肉带来的需求转移增加的需求大。可以说只要猪肉的价格不下跌,牛肉价格还是难以下跌的。
2、进口牛肉贵,不会影响普通牛肉价格
进口30万吨牛肉,说起来是不小的数据,但是,对于中国这个消费大来讲,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了,30万吨在13亿这个大数字面前真的是太渺小了,平均下来,不够一人一顿饭就消化掉了。
进口的30万吨牛肉,主要来自澳大利亚,阿根廷,新西兰,乌拉圭,巴西,美国,利智等国家,主要有冷鲜肉,和带骨肉。
进口这些牛肉的目的是平抑目前我们国内市场上牛羊肉过高的价格,近期由于猪肉价格的飞涨,带动牛羊肉的价格也是一路上涨,在老百姓眼里只要是吃的,几乎都是涨,真有点理不清的感觉。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中国的消费水平简直让像阿根廷,乌拉圭,智利,巴西等这样的国家目瞪口呆,完全可以用惊讶来形容,堂堂一个13亿的人口大国,一个人一天消费2两肉,算起来就够他们惊讶的了。
所以说进口30万吨牛肉,对我们国家的牛肉消费起不了多少波澜,就是再进口300万吨,都不会对养牛业造成多大的影响,。
可以负责任的说,只要不出现像非洲猪瘟这样影响大的疫情,中国的养牛业发展前景还是乐观的。
国际原油进口不受限制以后,能导致国内油价下跌吗
谢谢邀请,我认为,在国际原油不受限制以后,国内油价是肯定下降的,1.我国对国际原油的报价都是上市期货交易价(也就是比较优质的原油),其实在国际上比上面的报价低很多有的是。2.进口不受限制以后那么必须打破三桶油的垄断,增加民营企业的参与,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模式。3.对于国家,我认为只要抓两点就可以了,一点是油的品质(就是质量问题),另外一点是计量问题。4.让民营企业参与运输,提炼以及进出口的谈判自营自主权,5.打破原油期货的风险由消费者承担,投资有风险,最起码的道理嘛!6.鼓励民营企业到国外投资能源及资源的投资,那么我们国家慢慢的就有了定价权,对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7.进口不受限制不等于让国外加油站进来,我们要在国内形成几个好的有信誉的企业,成熟以后就可以和国外大的加油企业竞争了。目前我国三桶油都是在国家的庇护下,如果和国外企业一竞争马上就会破产倒闭,所以不如现在放开在国内竞争。
目前国内现状就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原料进口、提炼价格以及下游配套销售等各个环节不仅仅没有优惠,甚至都没有和三桶油公平竞争的机会,大大打击了民营企业大搞技术研发的积极性,过长时间的垄断对于石油行业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现在就已经有很多民营企业停产或者破产了,除了三桶油以外,其他还能赚钱的企业确实不多!
如果放开了原油进口权,最受益的肯定是民营企业,因为这样他们就能使用成本更低的国际原油了,而不是成本高、炼化率低的燃料油。而且也会提升民营企业搞技术研发的决心,企业看到有利可图自然会加大投资力度,整个行业就会呈现出活力。反过来,如果三桶油感受到了民营企业带来的压力,自然也会逼迫自己往更好更强大的方向发展,而不是现在一家独大、闭门造车的消极局面。
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是一个利好消息。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国内油价会出现大幅度的下跌,消费者加满一箱油的费用减少了,自然幸福感就上来了,像现在这样全民抱怨油价的局面也不会再出现,大家觉得呢?
茅台大跌是因为从美国进口了三船乙醇吗
茅台股价,茅台销售价的下行趋势是必然的。其一,大家应该知道,茅台集团2020年销售收入约1200亿元,按照直接成本保守一点概算,每年应该可以生产1.5亿瓶茅台酒。也就是说,全国人民每人可以买到一瓶。可是事与愿违,全国90%以上的人没有买过茅台酒。茅台酒去哪儿了?应该是囤积起来了,有的做了金融产品的标的,有的被人收藏了,有的被囤积居奇了……。如果同样的操作连续两到三年,加上茅台酒生产量的提高,第四年突然出来了5亿瓶茅台酒,卖给谁?是涨还是跌一目了然。其二,茅台酒镇生产酱酒的厂家有千家以上。随着设备更新,酿酒工艺改进,销售渠道多样化,会有几十家酿酒企业脱颖而出,蚕食茅台酒市场和渠道的局面即将来临;其三,饮酒群体分化,理性消费逐步成为习惯,脱离价值区域的茅台酒会失宠。我们拭目以待吧。
荷兰郁金香🌷的悲惨事件正要在茅台身上重演!茅台囤货者已深感不安!年勾兑数量逐年提高以至于受到未来质量问题质疑!由此可见茅台身价、股价暴跌绝对无法光天化日之下掩盖!弃之……
现代不是在提倡保健养生,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还提倡无公害,无污染,高品质的健康饮食,禁烟酒。为什么还对白酒大加捧场,这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要丰富人民生活,有益健康不加酒精的原汁酒,也应该发展底酒精黄酒,原汁葡萄酒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