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美国情报部门认定是伊朗方面炸毁了阿联酋港口油轮,这会是新的洗衣粉事件吗
对于这个问题,儒道之主给出的答案是:美国一军事小组初步认定“商船遭蓄意破坏是伊朗所为”,不会成为新的“洗衣粉事件”。尽管美国不断向中东地区增兵,航母战斗群、两栖攻击舰队、两栖登陆舰、战斗机、战略轰炸机、海军陆战队、巡航导弹、爱国者导弹等齐聚中东,且美国代理国防部长沙纳汉计划向中东增派12万兵力,但这些都是意在对伊朗提高军事威慑,而不是对伊作战。
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对伊政策是极限施压,就是向伊朗施加最大的压力,迫其对美国做出最大限度的让步。在特朗普的方案中,不包括战争这一选项,之所以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美国目前尚不具备对伊朗发动全面战争的条件,也没有对伊动武的计划,更未就此做好准备。简单来说说商船遭蓄意破坏一事:5月12日,阿联酋外交部发表声明严厉谴责了当天在其领海内的4艘商船遭“蓄意破坏”,埃及、沙特、海合会随后发表声明也对蓄意破坏商船一事进行了谴责。
不过,这些声明虽然措辞严厉,但表述却都比较含糊,未指明是谁蓄意搞的破坏。“嫌疑较大”的伊朗在事发后撇清了与此事件有关,对此表示“忧虑和遗憾”,并呼吁警惕“一些不怀好意者破坏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组织宣称对此事负责,也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能够指向幕后黑手。不过,美国一军事调查小组却认定此事为伊朗所为,但这个消息并未得到美国官方的证实、回应。
美联社的报道称,应阿联酋的请求,美国已派出一个军事小组来调查此事,该调查小组初步认定,蓄意破坏商船事件是伊朗或者是伊朗的“代理人”所为,但并未就“伊朗或其代理人可能参与蓄意破坏”提供任何的证据。不过,该报道援引的是一位匿名美国“官员”的消息,无法查证信息的真实性。美联社的报道还称,遭蓄意破坏的商船在水平面附近位置有一个5到10英尺深的洞,初步判定由“爆炸导致”。
对于美联社的报道,伊朗尚未做出回应。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阿巴斯•穆萨维在5月13日的声明中表示,伊朗希望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事件细节,并提醒中东地区的国家要提防其他国家的“冒险主义”举动以及可能的“阴谋”。蓄意破坏商船事件是伊朗或者是伊朗的“代理人”所为,并没有任何能够拿得出手的证据,况且,这位匿名“美国官员”≠美国政府。因此,商船遭破坏与鲍威尔的“洗衣粉事件”不可同日而语,后者是美国政府行为,而前者只是美国媒体的报道。
前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安理会上出示的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
简单说说“洗衣粉事件”:2003年,美国以“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率联军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为了获得国际上的支持,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鲍威尔在战前的一次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拿出了“确凿证据”——一小瓶类似于洗衣粉的“样品”,以此证明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直到今天,美国在伊拉克也未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没有确凿证据,仅凭推测,就让伊拉克陷入了战乱。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此调侃称:“搞不好是洗衣粉”。这就是“洗衣粉事件”,指美国对外开战的借口。
谢谢邀请!
阿联酋港口油轮被袭击,并发生油轮被毁或者严重受损的事件,本来就有点蹊跷!这个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都太过敏感!
发生袭击爆炸的地点,位于霍尔木兹海峡阿联酋一侧,而这个海峡正是美国与伊朗军事对峙的前沿,双方及盟友在这里排兵布阵,相互之间进行军事演习以威慑对方,可以说正是双方神经绷得最紧的时候!此时此地发生袭击油轮的事件,太过蹊跷!
在爆炸发生后,伊朗方面马上做出了澄清!严厉谴责袭击油轮的背后势力,但作为对该地区进行严密监控的美国,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给出声音,只有部分非官方媒体报道,美国的态度是认定伊朗支方面持了本次袭击油轮事件!
美国的没有明确态度是值得斟酌的,为什么对该地区严密监控的美国没有是先探查出来这次袭击事件呢!是号称拥有全球最为严密的情报系统的美国根本就没有发现?还是发现了任期实施呢?还是正在搜集证据做实伊朗发动袭击的罪名呢?
若没有发现,那么美国的情报侦测和地区监控就值得怀疑,这也意味着美国在地区保护盟友的能力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厉害,若美国真的与伊朗开战,海湾地区的美国盟友岂不是伊朗报复打击的待宰羔羊?
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不'指责伊朗还能说谁呢?总不能说是美国人自己干的吧。虽然看起来很像,因为现在只有美国人希望出现大乱。
即使栽赃也好,即使诬陷也好,“是伊朗人干的”的这一判断,符合很多人的心理预期,更是美国人的心愿。
我们认为,美国通过一个匿名情报官员放出风来,要达到三个目的。
其一,要迅速占领舆论高地,掌握分析事态的话语权。即使没有确凿证据,凭借想象也可以先泼伊朗一盆污水再说。然后引导国际舆论,进行“莫须有”的丑化宣传。
其二,是要进行敌我身份识别,是进行军事打击前的火力侦查和试探。要通过观察各国反应,团结自己的朋友,发现自己的敌人,找到谁是中间派。然后再因势利导,施加恐吓手段,让大家选边站。
其三,利用突发事件,观察伊朗的应急反应,研究伊朗备战的实际准备情况。更是以“打草惊蛇”的方式,逼迫伊朗摊牌,希望伊朗在情急之下走出臭棋,做出错误的决断。
但从袭击事件发生后的反应来看,美国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第一,伊朗迅速辟谣,并态度坚决地要求沙特调查和公布真像,把压力转嫁到沙特一边。同时,伊朗军队并没有出现大的异动,一是证明伊朗自己并没有干坏事,所以心不亏。二是没有受到美国的威胁诱惑,而暴露自己的应对方案。
第二,作为当事方之一的阿联酋,对于袭击事件最先反应是遮遮掩掩,说明事发时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就是伊朗干的,阿联酋虽然被袭击打懵了,但也不愿意相信是伊朗干的。这让美国人很难堪。
第三,事件中沙特损失较大,但也谨小慎微,没有像以往那样,只要发生坏事就往伊朗身上推。这对曾经不共戴天的冤家,关系开始出现微妙改变,更是美国人所不愿看到的。
谁炸了港口?这个是根据美国的需要来定的。所以,美国人说谁炸的,其实大家早知道了,只是美国人是通过他们的情报部门的情报来告知大家的。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大家都懂的。
无论该事件真相如何,美国情报部门认定是伊朗方面操作的基本上都是板上钉钉的事。因为阿联酋港口油轮袭击事件,本来已经成为了一个地缘博弈事件,各方都需要借助该事件来给自己增加政治博弈筹码。
在深入讨论该话题前,先概述一下5月12日阿联酋港口袭击事件的具体事件,作为背景补充。
该匿名官员表示,“这是伊朗会做的事,显然这符合他们的行事手法。”
伊朗方面在事件发生之后就表示该事件和伊朗方面没有关系,对于伊朗的表态,该美国官员表示,德黑兰显然是在企图故弄玄虚,让整个事情变得错综复杂。
但是该官员也透露,当前美国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此事和伊朗有关。
因为早在10日,既事件发生的前两天,美国方面就对外公布说伊朗有可能会对美国和美国盟友在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红海—曼德海峡的过往船只有可能进行袭击。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富查伊拉港是绕开霍尔木兹海峡困境的重要战略支点,该港口在霍尔木兹海峡外围,距离海峡越70海里。
阿联酋方面花斥资修建该港口,就是为了防止伊朗方面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从而让波斯湾石油输送不出去。
在美伊剑拔弩张的时候,5月12日,阿联酋的富查伊拉港附近有4艘商船遭到了破坏,事件发生后,伊朗深怕美国栽赃,立即撇清与事件有关,但这也跑不了美国的诬陷,这不,事件发生才过了1天,美国的“评估”报告就出来了,据熟悉情报的一名美国官员称,此事件伊朗的嫌疑最大。
我们知道,美国若是想对哪个国家动武,往往都会找一个借口,阿富汗战争,美国就是以反恐名义,对阿富汗发动了至今为止还没结束的战争,其实当时美国说是要抓住本•拉登,但本•拉登根本就不在阿富汗,还有美国借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事实证明,伊拉克并没有什么“化武”,所以,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用一带“立白”,就“解决”了萨达姆。
所以说,这次美国称此事件是伊朗所为,完全就是自己放屁看别人,我们从事件发生后,各国没有反应上看,这起事件,应该是美国一手包办的,这样的话,下一步,美国将借机对伊朗施以更大的军事压力,但在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世界多数国家的强烈反对下,美国应该不敢对伊朗轻言动武。
关于阿联酋港口油轮被炸事件,我们作过多次分析,多种原因显示,这可能是美国上演的“苦肉计”。但是,昨天美国情报部门认定是伊朗炸毁了阿联酋港口油轮,明显是和2003年的鲍威尔“洗衣粉”事件如出一辙。
据联合早报5月14日报道,熟悉美国情报工作的一名美国官员13日透露,4艘商用船12日在阿联酋岸外遭受“破坏攻击”事件以伊朗发动攻击的嫌疑最大,但美国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这名要求匿名的官员说:“这是伊朗会做的事……这符合他们的行事手法。”对于伊朗发表声明表示“震惊”,试图撇清与此事关系,该官员认为,德黑兰显然是企图故弄玄虚,让事情变得错综复杂。
这是美国惯用的手法。我们还清楚记得2003年的鲍威尔“洗衣粉”事件,言辞凿凿,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还有2017年的叙利亚伊德利卜化武袭击事件,美国又是一口咬定是叙利亚政府干的,结果呢,美国人又一次打了自己的脸!
5月12日发生在阿联酋富查伊拉港口油轮被炸事件,更富戏剧性,更像有幕后导演,据报道,爆炸发生之时,天空中有美国战机飞过,阿联酋政府表态吞吞吐吐,似乎在隐瞒什么。中东国家表态也耐人寻味,似乎知道什么?
这次爆炸事件,极有可能是一出受美国指使、中东小跟班参与、妄图栽脏伊朗的苦肉计,意图很明显,就是让伊朗来背黑锅,抹黑伊朗形象,引起世界众怒,为美国经济制裁、军事威胁伊朗找到正当借口,以此占领国际道义制高点。
美国卫星跟踪导致伊朗货船无法停靠任何国家的港口,面对这样的情况伊朗政府会怎么做
感谢邀请。
伊朗总统鲁哈尼在当地时间25号晚上发表的谈话中指出,目前伊朗的货轮已经遭遇美国的卫星跟踪,这导致伊朗货轮无法停靠任何国家的港口,此类情况是伊朗自伊斯兰革命之后从未经历过的。不过鲁哈尼同时还强调伊朗不会在美国的压力之下屈服,伊朗国民将会团结一致挫败美国的阴谋。
鲁哈尼所指的卫星监视系统,就是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是指一种应用于船和岸、船和船之间的海事安全与通信的新型助航系统。常由VHF通信机、GPS定位仪和与船载显示器及传感器等相连接的通信控制器组成,能自动交换船位、航速、航向、船名、呼号等重要信息。装在船上的AIS在向外发送这些信息的同时,同样接收VHF覆盖范围内其他船舶的信息,从而实现了自动应答。此外,作为一种开放式数据传输系统,它可与雷达、ARPA、ECDIS、VTS等终端设备和INTERNET实现连接,构成海上交管和监视网络,是不用雷达探测也能获得交通信息的有效手段,但是这样系统一直被利用作为美国监视船只的手段,美国在这基础上,还运用间谍卫星监控,伊朗的货轮几乎没有办法避开。
美国一直利用这个方法监视伊朗等国的船只。但是也有办法破除。就是油轮与货轮关闭船舶识别系统,这样美国就不清楚伊朗在全球活动的船只,如果靠卫星在全球的茫茫大海上寻找非常费工费时,并且有的国家在船只驶出港口以后,就换为其他国家的信号,迷惑美国,东亚某国在遭到美国制裁后,一直使用这个办法逃避美国的监视,最终美国没有办法,只能全球通缉,只要出现马上扣留。最终花费半年多的时间才找到。
美国目前监控伊朗的船只,并不是要拦截,而是要看与伊朗交易的国家,因此关闭信号后,可以迷惑美国,打乱美国对伊朗贸易的阻挠与监视,同时也可以与美国卫星等进行打游击,让其顾此失彼。现在这个办法是摆脱美国监视的最好办法。
美国的经济制裁确实给伊朗石油出口造成了重大打击,但“伊朗货船无法停靠任何国家的港口”还不至于。伊朗核协议达成前,在美国和欧盟的双重经济制裁下,伊朗的石油出口也在继续,现在特朗普政府的单方面行动就想阻止伊朗的石油出口也不可能。伊朗总统的谈话主要是是说给国内民众听的,为了凝聚民心;也是说给相关国家听的,是在施加压力。
根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26日报道,伊朗总统鲁哈尼发表谈话说,美国当前对伊朗施加了空前压力,伊朗运油船遭到美国的卫星追踪,甚至连一艘货船也无法停靠任何国家的港口。
伊朗的石油出口遭到很大限制,但伊朗政府早已做好了应对措施。一是两个世界大国的力挺。在伊朗去年就已经和俄罗斯达成了500亿美元的“石油换商品”协议,伊朗的石油通过里海运往俄罗斯的港口没有任何问题。在5月2日以后,另一个世界大国仍然继续进口伊朗石油。这就是伊朗对抗美国石油出口封锁的底气。二是伊朗在积极开拓的非正常石油出口渠道。比如伊朗现有的30多艘油轮采取关闭卫星应答器的方式,躲避美国的追踪,去年在美国对进口伊朗石油的“豁免”政策时期,伊朗就已经多次尝试了这一做法。比如鼓励民间以走私的方式,通过陆路经阿富汗、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出口石油和进口商品。比如开设石油交易所,给民间放开了石油出口的权力。此外,伊朗外长还访问了巴基斯坦,就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开发问题进行了商谈,如果将距离很近的伊朗恰尔巴哈港和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联合起来,伊朗又多了一个石油出口渠道。5月以前伊朗的石油出口已经由最高时的近300万桶每天下降到110万桶,但是在中俄两个大国的力挺和伊朗政府的努力下,伊朗石油出口不会低于美欧双重制裁时50万桶的水平。
伊朗总统的说法是为了凝聚民心,并向欧洲国家施加压力。去年一月,伊朗之所以发生内乱的一个原因是,伊朗政府将大部分的石油出口收入用于在叙利亚和也门的对外军事行动和宗教机构的支出,而没有用于国内民生。伊朗在今年的财政预算中已经大幅度提高了退休金和工资的标准,并且加大了失业救济的支出,也从也门和叙利亚收缩了自己的力量,对于经济困难完全可以甩锅给美国的制裁。而鲁哈尼此次对民众说“伊朗货船无法停靠任何国家的港口”也是在打悲情牌,为了在美国的极限施压下凝聚民心。同时,也是给其他相关国家尤其是欧洲施加压力:伊朗的油轮无法靠岸,就是因为相关国家担心美国的长臂管辖,这就要求欧洲建立并执行此前承诺过的支付机制,欧洲能够解决部分伊朗石油出口的问题对伊朗来说将减轻很大压力。
美国对伊朗施加的制裁是全面的,不仅仅是制裁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和金融机构,也包括制裁伊朗的大型海上石油运输企业,如伊朗国家油轮公司等。正如伊朗媒体报道,鲁哈尼谴责美国制裁,导致伊朗油轮无法在任何一个他国港口停靠,这是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所少见的。
(鲁哈尼表态)
伊朗拥有大型油轮50余艘,承担着伊朗对外石油出口的大部分,除此之外其中部分油轮还用于石油储备。这些油轮很显然都不是小船,吨位在几万吨,甚至十几万吨的都有。美国在启动对伊朗石油制裁后,便开始利用卫星对对伊朗的油轮进行监控。此举旨在搜集证据,从石油贸易的中间环节入手切断伊朗的石油出口,避免伊朗利用海上油轮进行现金交易规避美国的制裁。不得不说这手段确实很有有效。
(伊朗油轮)
鲁哈尼在伊朗官方媒体的表态,其实旨在告知国民美国对于伊朗石油业所造成的影响。这其实也无奈之举,因为当前伊朗的经济已经受到美国石油禁运的影响。不仅仅是本币里亚尔贬值,居民财富缩水那么简单,事关居民日常生活的肉、奶、蛋等副食品的价格照比去年都接近翻了一倍,水果蔬菜的价格也在疯涨,甚至超过了1倍多。民众怨声载道,鲁哈尼需要排解压力,转移矛盾。前不久哈梅内伊在接见大学生代表时,首次对鲁哈尼和扎里夫的“和谈政策”进行批评,并且称自己一直就不同意与西方国家就核问题进行谈判。毫无疑问这让鲁哈尼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鲁哈尼的经济压力)
在“联合全面行动计划”签署之前伊朗也曾经遭受过类似的制裁。当时伊朗方面曾经让那些较为小的油轮或者装着油罐的船只在载满原油后,关闭AIS自动识别系统,从而最大限度的躲避美国的监视。然后他们将船驶入公海与接头人进行海上贸易。这其实是变相的走私行为,但是都有官方的背景作为支持。原本伊朗原油贸易都是被官方所垄断的,但是在制裁的情况下,伊朗也会将原有卖给那些私人,然后再由这些人通过陆路走私到邻国伊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土耳其等国。由于这种私人走私交易十分频繁,而且还十分隐蔽,所以可以基本轻松规避美国的监管。
据5月26日伊朗官方媒体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伊朗总统鲁哈尼在一次讲话中说,诚然,美国当前对伊朗施加了空前的压力,伊朗的运油船遭到美国的卫星追踪定位,甚至连一艘伊朗的货船也无法停靠在任何国家的港口。
鲁哈尼还表示,当前伊朗面临的处境,是伊朗自伊斯兰革命之后,从未遭遇过的情况,甚至比两伊战争期间还更为糟糕。
◎伊朗总统鲁哈尼。实际上,虽然鲁哈尼对内表示了当前严峻的局势,但实际上说伊朗的油轮真没法摆脱美国的卫星定位跟踪,也是不太严谨的。
根据油轮追踪公司的数据,5月5日,既在美国对伊朗石油出口豁免权到期,美国重启对伊朗石油出口削减为零计划之后的第三天,油轮追踪公司发现伊朗一艘油轮将100万桶原油送到了叙利亚最大炼油厂所在的巴尼亚斯港。
该油轮追踪公司TankerTrackers和ClipperData的分析师表示说,这艘抵达叙利亚的伊朗油轮他们一直都在跟踪,但是期间伊朗一度关闭了油轮的转发器,等油轮再次打开转发器,将自己暴露在卫星跟踪体系下时,它已经在叙利亚的巴尼亚斯港,伊朗此举无疑是在向美国挑衅。
TankerTrackers和ClipperData油轮跟踪机构分析师表示称,此后,伊朗将开始更频繁地使用这种策略在雷达和卫星跟踪体系下运输并出售其石油。
实际上,彭博社指出,离开伊朗的船只可以关闭它们的转发器,以便它们可以从各方的监控视野中“消失”。 如已经至少一个月没有收到来自伊朗10艘巨型油轮的跟踪信号,但不意味着它们没有进行原油运输,它们只是关闭了可以被用来跟踪的转发器。
彭博社指出,包括伊朗的10艘巨型油轮在内的诸多伊朗油轮,可能被用于浮动存储,这也是伊朗绕开美国追踪体系进行石油运输和交易的一种重要方式。
特朗普的这一招其实还是他长臂管辖权的最新实践而已。美国通过跟踪伊朗货轮,并对接纳伊朗油轮停靠的港口进行制裁,企图把伊朗货轮彻底排除在国际航运圈之外,从而断绝伊朗的对外贸易。不过对于特朗普的这一招,伊朗其实早有准备,而且也一直在采取方法进行应对。
伊朗的具体应对方法就是,伊朗货船在离开波斯湾海域进入大洋之后,立即关闭带有GPS的航运组织应答器,令航运组织及相关国家无法跟踪。当然即使关闭应答器,美国的卫星依然可以跟踪这些货船,只是因为货船数量众多,而美国卫星的任务也非常繁重,这样漫无目的的跟踪,美国人就会有些得不偿失了。正是因为伊朗采取了这一措施,进入5月份之后欧佩克等国际组织,已经不能够准确统计伊朗每天石油出口量的准确数字了。
除了伊朗之外,友好国家也在帮助伊朗共同应对美国。美国要想让自己的长臂管辖权有效,制裁的港口就必须有比较大的国际贸易规模特别是有比例比较大的美元交易,这些港口最好还是上市企业,各国的大型综合类港口大多属于这类公司。不过港口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也不全都是用于商业目的的。相关国家在应对美国制裁的关键时刻,一些中小型港口和军用港口,也可以拿出来专门用于与伊朗开展贸易。美国人就是调动卫星,看到伊朗货轮在哪个港口停泊、卸货、装货,依然无可奈何。
美国的长臂管辖权是一张大网,这张网的网眼儿可能比较大,对于比较大宗的交易控制的比较好,对一些零散的交易还没有能力限制。但是随着美国继续编织下去,这张网对于相关国家的威胁会越来越大。现在就必须抓紧准备,突破以美元霸权为基础的长臂管辖权。
【伊朗油轮】
美国对伊朗不光军事震慑,据伊朗透露伊朗油轮受到了美国卫星监控,以至伊朗的油轮不敢靠港,美国的手段确实先进又毒辣。伊朗没有了外汇收入,久而久之很难不出事,很好的原油资源成了废料卖不出去。
一,应该继续加大走私市场,便宜卖,发动民众机动运油给予高利润,利用国与国之间相连的优势迅速发展客户。多向邻国输油,如果邻国用不完,再邻国可以买给邻国,形成一个链条传销模式。以收徒弟的模式鼓励介绍私营客户,介绍的多给予的优惠更多。这是蚂蚁搬家,游击战的模式。哈哈哈
【伊朗摩托走私大队】
二个,海上多发展中小型的油轮,大油轮你能跟踪,多搞点小型油轮由民众以鱼船的模式发展。化整为零四散卖油。以狼群模式,虚虚实实引起美国卫星注意,但这么多船四散分开美国卫星不可能每条船都跟踪。大油轮就作为海上供油分销平台,不靠岸,只逗留在海上给中小型运油船供油。哈哈
要么逼急了直接对美国军舰开火,直接封锁海峡,把美国拖入战争,牺牲自我,也要把美国老大的位置干倒,让它变成老二老三老四,再过几十年世界局面就变了,东山再起。
伊朗与美国谈判不太可能,伊朗妥协了以后就会被美国,以色列踩脚下了,发展会受到限制,其实可以这样,既然美国先耍无赖,伊朗就假装妥协,让美国放松制裁,然后大举卖油积累资金,过一年两年之后伊朗恢复元气,学回美国的翻脸术耍无赖慢慢的不听美国的,美国进一步,伊朗退半步,就这样拉锯战,如果美国来真招,马上服贴,美国放松,伊朗就搞自己的,耍无赖相互玩。以上脑洞有点大,不要当真。
【学习美国的翻脸术】
欢迎关注。 评论。 点赞
卫星跟踪技术在过去五年的高度发展,确实让伊朗在美国这一轮制裁行动中举步维艰,非常困难!
放在以前,一艘油轮虽然体积庞大,但是航行在大海之上,如果船长决定关闭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那就会像一只蟋蟀跳进了一个巨大的足球场然后消失在茫茫的绿草丛中,这艘巨轮也就像一朵小浪花一样,迷失在一望无际的大洋之中,根本无法去追踪它。因此,在早期的中东战争中,被美国制裁的国家依然可以通过“走私”来完成相当大量的原油出口。
卫星追踪的发展让原油“走私”暴露在太阳光之下
由于石油贸易关系到世界经济的命脉和政治博弈,因此,卫星追踪油轮成为一项新的卫星服务领域。Planet Labs,一家私人卫星公司在四年中发射了331枚卫星,大部分都被用作全球油轮追踪服务。卫星对货运船只的监视曾经发现在我国宣布对美国加征贸易关税之后,大批货船突然停在大洋中间不再继续航行;也曾经发现有油轮在油价大幅波动时,装满了油不靠港口地在海上来回奔波,被买家卖家来回倒卖;在去年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开始前,大批伊朗油轮装满了油,关闭自动识别系统,驶出港口,漂浮在海面上,承担起移动仓库的功能。
按照目前的卫星追踪技术,一旦一艘油船被卫星锁定,技术分析可以根据其每天的移动位置来判断其目的地港口;也能根据每天清晨太阳升起时油轮在海面上的日照投射阴影来判断其载油量:投射阴影越短,表明油轮船身浮出水面越少,吃水深,因此舱内装载原油重量越大;由于卫星通常可以辨别每一艘船的船体特征,甚至在甲板上的一些伤痕,因此,几乎每一艘船都有自己的“指纹”。
(上图是卫星发现两艘油轮在海上完成船对船原油贸易交接。)
伊朗怎样可以躲避美国对油轮的追踪?
虽然高科技让伊朗的“走私”越来越困难了,但是卫星技术还是有其薄弱环节。如果天气能见度差,那么油轮就可以在云层的掩护下快速变动位置,逃脱卫星的跟踪。要知道全球每天约5000艘油轮在大海上同时来回奔波(见下图),重新从中确认一艘失去踪影的油轮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情。
技术在那里,漏洞也在那里。从来就是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就看谁能熬得久一点了。
美国卫星跟踪伊朗货船和油轮,这绝不是技术性忽悠和危言耸听。实际上,这只是国际海运环境的真实写照。在没有卫星通讯导航的年代,各国行驶在海洋上国际货轮是通过电报通告自身的位置,然后国际航运组织、货轮所属国家和航运公司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做出货轮的线型轨迹。在现代科技环境下,实现起来更简单。
美国是世界第一航空航天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还有分属国家和私人公司的区域卫星系统,用来监视伊朗货轮和油轮的活动范围的确是小儿科。通过特定的图像和数据甄别系统,美国的侦察卫星和民用高清卫星可以轻松判断出,伊朗油轮的负载情况,以确定这些油轮是否装载原油运送到其他国家。
伊朗总统鲁哈尼在当地时间25号晚上发表的谈话中指出,目前伊朗的货轮已经遭遇美国的卫星跟踪,这导致伊朗货轮无法停靠任何国家的港口。这并不是说,美国卫星能够阻止伊朗油轮和货轮停靠外国港口,而是美国会根据实时监控信息通知伊朗油轮的停靠国,不予许他们卸载伊朗的石油或其他能源产品。
很显然,伊朗本国的油轮或者从伊朗港口出发的外国油轮,都会受到同样的监控和警告。如果再加上美国在阿曼湾海上和空中近距离监控,理论上,伊朗的任何通过海上运输的出口石油活动都会被美国发现。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伊朗政府会怎么做?
办法只有一个,就是通过第三方实现出口和运输。比如,伊朗的油轮把石油装载运输到俄罗斯的港口,然后再换装到其他国家的油轮上。但这样会抬高运输成本,而且还会收到第三方的节制。另外,美国并不是只有侦察监控手段这一种方法,美国还会通过石油美元结算体系监控伊朗与其他国家的交易。所以,只能说接下来伊朗的日子会越来越艰难。
伊朗油轮在沙特港口附近遇袭,会是谁干的
10月11日,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旗下一艘满载石油的油轮在经过沙特吉达港口附近时发生爆炸起火,船身两处主要设施受损导致石油泄露,所幸船员没有出现伤亡。事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在网站上表示:似乎有两枚导弹瞄准了该油轮,有可能是导弹袭击致使油轮起火,目前船只状态稳定,船员没有伤亡。伊朗和英国互相扣押油轮事件还没过去多久,就发生了伊朗油轮遇袭一事,到底是谁干的呢?
遇袭的伊朗油轮伊朗相关技术人员暂时把此次油轮遇袭事件定义为恐怖袭击,但是袭击方的真实面目仍然扑朔迷离,导致袭击的目的和性质无法被确定,下面给出几种推测:
既然伊朗油轮爆炸是发生在沙特吉达港口附近的红海海域,自然第一个被怀疑的对象就是沙特。怀疑沙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前不久沙特油厂遇袭一事,沙特和美国一口咬定是伊朗干的,两国早就宣布会给伊朗来一次报复性打击,而伊朗油轮爆炸恰恰就发生在沙特附近,怎么说沙特也是首要怀疑对象。
第二个怀疑对象就是美国。美国一直扬言要封锁伊朗的石油出口,但是伊朗一直都有走私的油轮驶出霍尔木兹海峡,它们通常都是关闭船舶识别系统,美国很难检测。上一次格雷斯1号被英国释放以后改了名继续驶向叙利亚港口,美国甚至出动军舰去围堵也没有发现在哪,最终格雷斯1号油轮顺利抵达了叙利亚港口。这件事让美国很恼火,导致美国对伊朗的油轮变得十分敏感,一旦发现,很有可能就会炮火伺候。当然,美国一般都会采取扣押的措施,那样会让美国拥有与伊朗谈判的筹码。不过,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就是上次沙特油厂遇袭的事件也惹怒了美国,美国也声称了会对伊朗采取报复性措施,也许这次就是。
沙特VS伊朗哪里有伊朗遇袭,哪里就有以色列背锅,第三个怀疑对象自然是以色列。现在叙利亚的乱局美国已经撒手不管了,以色列估计也不好插手,于是便开始想方设法找伊朗的麻烦,而且从红海往下走不远处就是伊朗油轮遇袭的地方,没准就是以色列的无人机恰好碰见了伊朗的油轮并偷偷发射的两枚导弹。以色列袭击油轮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想在沙特附近,将袭击油轮的事栽赃给沙特,引起沙特与伊朗的对峙,而以色列就能在乱局中,更加容易地对付伊朗。
第四个怀疑对象就是海盗或者活跃在附近海域的恐怖分子,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事后没有海盗登上油轮劫船,也没有恐怖分子出现。红海那边活跃着很多海盗,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无业游民,先是通过打劫当地渔船获益,之后有钱买重型武器就开始截取来自不同国家的船只,他们拥有可以对油轮造成损伤的火箭筒,有能够给船只造成损坏的条件。只不过海盗一般会截取船员和船只并要求该油轮所属国家缴纳赎金,这与伊朗油轮正常行驶的状态不符,也许可能是海盗看到了悬挂伊朗旗帜的油轮,想到了伊朗有仇必报,放弃了劫船。
另外就是红海沿岸的其他国家,不过红海西岸的那些国家无意牵扯中东冲突,所以基本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