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多少级
汶川地震为8级
8级地震的概念:8级地震实际是7级地震的31倍左右。地震能量和地震震级是指对数关系。里氏震级每增加两级,能量要乘上1000倍。6级地震的能量被认为约等于一枚广岛原子弹的能量。所以8级地震时6级地震的1000倍,约等于1000颗广岛原子弹。
5·12汶川地震,又称“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0°、东经103.4°)
根据中国地震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级,根据日本气象厅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地震波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以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国内北至内蒙古,东至上海,西至西藏,南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均有震感,中国之外的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日本等国均有震感。
8级。2008年5月12号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地震是里氏震级8级,矩震级8,3级。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了10万平方千米。经国务院批准,自2OO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唐山汶川大地震分别是多少级
公元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53.8秒在唐山发生里氏7.8级地震,地震震中在唐山开平区越河乡,即:北纬39.6度,东经118.2度,震中烈度达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
当天18点45分又在滦县发生了7. 1级地震,同年11月15日天津宁河发生了6. 9级地震,主震后的余震更加加重了地震灾害。
唐山地震无明显前震,余震持续时间长,衰减过程起伏大。
据统计唐山大地震共造成24.2万多人死亡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 名称: 5·12汶川地震 时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地理位置: 四川汶川、北川 震中经纬度: 30.986°N 103.364°E 震源深度: 14km 震级: 里氏震级8.0级,矩震级7.9级 震中烈度: 11度 伤亡人数: 遇难:69142人 失踪:17551人 汶川地震救援 纬度: 30.986°N 经度: 103.364°E 深度: 14km 震级: 里氏震级8.0级,矩震级7.9级 最大烈度: 11度 震中位置: 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 都江堰市西21km(267°)崇州市西北48km(327°) 大邑县西北48km(346°)成都西北75km(302°)
1、唐山大地震震级:里氏震级7.8级,矩震级7.5级。
2、唐山大地震是指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一带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
3、5·12汶川地震震级:里氏震级8.0级,矩震级8.3级。
4、5·12汶川地震(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又称“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0°、东经103.4°)。
四川汶川地震是多少级
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级[3]。根据日本气象厅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地震波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4]。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以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北至内蒙古,东至上海,西至西藏,南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均有震感,中国之外的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日本等国均有震感[2]。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钟,汶川县映秀镇发生特大地震,震级为8.0级,最大烈度达11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5·12汶川地震(2008 Sichuan earthquake),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里氏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汶川地震的地震多少级
里氏震级8.0级,矩震级8.3级
1.时间位置: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星期一,农历戊子鼠年四月大初八日)发生的8.0级(最大震级14.0级)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渔子溪长城(中国长城世界遗产)正西方向2.5公里处,牛眠沟莲花心山脚下),东经103°42',北纬31°01'(美国地质调查局则认可汶川地震发生地点为北纬30.986゜026.25′214.3162″,东经103.364゜276.60′333.0260″)。
2.发生原因:
由于印度洋板块在以每年约15cm的速度向北移动,使得亚欧板块受到压力,并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又由于受重力影响,青藏高原东面沿龙门山在逐渐下沉,且面临着四川盆地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压力在龙门山北川至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造成了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与地表近,持续时间较长 (约2分钟),因此破坏性巨大,影响强烈。